心理健康
最新公告
1、2022年“56K优才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
阅读全文...
首页 心理健康 心灵之窗 正文

不要被自己憋死

    畅销书《跟艺术家学减法》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下列那种情形比较发生的可能性更大?A、洒出咖啡;B、洒出热咖啡?

    大多数人会选择A

    咖啡分热的、凉的或者冰的,根据包含原则,“咖啡”包含“热咖啡”,即使你洒的是“热咖啡”,也等于洒了“咖啡”,A情况≥B情况,所以选A。

    现在,你是不是已经开始好奇:什么样的蠢材才会选B呢?难道他们喝了太多的热咖啡而神智不清了?

    让我们听听选B的理由吧。第一,“咖啡”是抽象概念,而“热咖啡”才是液态饮料;第二,我们喝“热咖啡”的几率更大,因此,如果没有热咖啡,我们通常会选择热茶,而不是冰咖啡……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等不及要论证他们的理由有多么“谬误”了?如果真是这样,这是否说明你的内心已经开始封闭,拒绝接受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的可能了,而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热咖啡”和“咖啡”是从属关系。

    当我们带着封闭的思维模式时,只要别人的答案与我们的不同,就会忙着将其判定为“错误”,而不愿意重新思考:他们可能抱持的是什么样的观点?这种可能性又如何影响他们的思考和判断?

    事实上,即使别人对事物的结论和我们一样,背后的思维方式仍有可能与我们截然不同。有人和你一样选了A,他的理由是:如果想喝香浓的咖啡就要趁热,否则它很快就会变凉;热咖啡很快就不热了,而咖啡可以放一整天,弄洒的机会更大!

    难怪有人说,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们的相似之处就在于每个人都截然不同。

接受“不可能”和“不喜欢”

    心理学家Ellen Langer认为:如果我们注意到某人的行为与我们的期望不同,而又没有努力去了解和理解背后的故事,就容易对别人做出极端的评价,这也是歧视的根源——未能看到他人完整的一面。封闭式的思维方式,常常把别人的差异看作是不可饶恕的愚昧和错误,因此常常愤愤不平,甚至觉得他人不可理喻,这不仅造成了人际矛盾,也让我们失去了多角度体会和理解生活的机会。

    我们的人际态度也反应出我们的生活态度。行为主义心理治疗大师Albert Ellis认为:很多人会因种种不如意而认为生活不可理喻。其实不然,痛苦的主要来源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僵化封闭的信念——只要好好努力,我就应该得到升职的机会;只要不断付出,他就应该继续爱我;只要善待他人,他们就应该发自内心的尊重我……,太多的“应该”和“必须”,让我们执着地认为,生活只应该有一种可能——我们喜欢的那种“可能”。

    一个朋友的挚友几年前死于车祸,在她的眼中,这位挚友是一切美德的化身。从此以后,她常常觉得活着没意思,无法解脱。我问她:“生活中会不会有些事情超乎我们逻辑?世界非常完美吗?会不会偶尔也会发生不公平的事情?”后来,她终于明白了,她一直不能走出来的原因,是她不接受“生活有无数种可能,有些是我们不喜欢的”。

    封闭在生命与无限可能之间筑了堤,它挡住了洪水,也阻隔了灌溉。在这一点上,佛家的智慧值得借鉴。佛教中的“般若”,就是指对每一个“当下”保持开放,对每一种“可能”保持开放——不避开每一滴雨水,不躲开每一缕清风,只是自然的张开每一个叶片,它们都是生命不同的滋养。

打破封闭圈

    当我们学会了从新观点看事情,并专心投入,我们的体验可能也与我们想象的截然不同。有一项心理学研究,让一群不喜欢饶舌歌的人听饶舌歌,要求他们找出这类音乐的三个或六个特点。结果,虽然一开始声称讨厌饶舌歌,但随着发现的特点越多,他们越来越喜欢类音乐了。

    打开自己,世界才会向你展示它丰富的一面!

    推荐练习:

    1、选择一件自己平时不喜欢或者不愿意尝试的事情,比如球赛、古典音乐、甚至某种从未尝试的食物;

    2、尝试花一点时间来用心体会,不要判断,只是全然的去感受;

    3、记录你的体验,“这种食物的口感好像……”,“这种食物让我想起……”,找出最少五个你发现的特点;

    4、把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带到你的人际交往和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