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假期综合症
假期综合症又称“节后综合症”(Post-holiday syndrome),它发生在假期结束后的几天或几周内。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常见。长假期带来的生活节奏的改变、日常学习压力的中断、自由时间的增多等都会导致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假期结束后都会经历一段“重新调整期”。
节后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人的生理和心理无法立即适应从休息状态过渡到紧张状态的变化。假期结束后,生活从松散的状态突然回归到规律、紧凑的学习和工作中,这种节奏的转换加剧了身体和心理的负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不同环境下会自动调节心理预期与生理状态。例如,休息期间副交感神经系统占主导,身体处于放松模式,而当假期结束,回归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交感神经系统开始发挥作用,促使人体快速进入高效工作状态。这种突然的切换往往会产生不适感,导致节后综合症的出现。
二、症状表现
1.作息紊乱
上学时期,同学们因课业安排经常需要早起去上早八课程,好不容易迎来的假期无拘束的生活,使得同学们放松了对作息的管理,常常熬夜、晚起。而假期后的校园生活节奏再次要求早起,作息的改变往往让人一时难以适应。
2.情绪波动较大
同学们在假期刚结束时,因为需要开始考虑种种在校生活的因素,往往受到很多思绪的影响出现情绪波动,感到抑郁、焦虑或烦躁。这种情绪起伏源于从假期中的放松回到学习生活的不适应。
3.注意力难以集中
上课时,同学们虽然身体坐在教室里,思想却还飘在假期的美好回忆中,难以全神贯注地听讲。这种状态持续几天,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4.身体疲惫、肠胃不适
同学们节日期间的暴饮暴食、通宵娱乐不仅让自己长出了“小肚腩”,可能还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反应。长假后的身体乏力、胃口不佳或消化不良等症状是常见表现。
5.学习恐慌症
假期后,重新投入正常紧张的学习,有的同学会有种陌生感,甚至会产生恐惧感。有的同学面对接下来的学业课本,觉得变成了外星语言,假期的“放飞自我”,感觉回校后“脑袋空空”。
三、应对法宝
法宝一:规律作息,调整适应
根据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制定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尽量保持每天相同的起床和就寝时间,包括周末,有助于调整生物钟,使其保持稳定。尽量避免在晚上进行激烈的身体活动和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法宝二:运动起来,释放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它能帮助细胞传递脉冲,与人的运动息息相关。运动的时候,身体肌肉会收缩,这会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释放,从而增加身体的能量和兴奋感,还能减轻压力和改善心情。不同的运动方式释放多巴胺的量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哦。比如说,跑步就是释放多巴胺非常多的运动之一,因为它能快速消耗体内的能量,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游泳、慢跑、跳绳、登山这些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法宝三:多出去走走,欣赏风景
增加户外活动,去感受外面每一处风景的独特之处还可以带上相机或者画笔,把美丽的景色记录下来,也可以和好朋友或者家人一起出行无论是近郊的自然风光还是城市的繁华街角和朋友们一起探索未知分享欢笑能让你的心情焕然一新。
法宝四:缓解心理压力
可以通过自我肯定、适当放松等方法缓解心理压力。同学们可以每天抽出10到15分钟进行深呼吸练习或冥想,可以有效帮助减轻压力。冥想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平衡情绪,让大脑进入更放松、更专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