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新闻动态 >> 正文

校医联动 构建心育合力│我校举办“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学工队伍专题培训讲座

发布时间:2024-10-28     访问次数:

为进一步落实好《沈阳药科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促进我校各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不断提高辅导员、班导师、导师对心理危机事件的敏感度和及时妥善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根据学校党委“健康心态和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行动计划安排,学生处于2024年10月24日下午在南校区校史馆举办《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学工队伍专题培训讲座。本次培训邀请到的主讲嘉宾是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王晔主任。讲座由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负责人徐露凝主持,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全体辅导员、各学院班导师代表、导师代表共同参培。

王晔主任在本次培训中,针对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空心病”、“幸福感缺失”、“焦虑症”、“抑郁症”以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等心理问题,为在场学工干部进行了深入讲解与剖析。王晔主任指出,“空心病”是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和未来规划等方面感到迷茫和无力,缺乏生活目标和动力。他强调,识别“空心病”的关键在于观察学生是否经常感到无聊、缺乏兴趣和激情。在干预措施上,王老师建议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兴趣培养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和方向。关于“幸福感缺失”,王晔主任提出,现代社会的高压环境和大学生的过高期望导致许多学生难以感受到幸福。他建议,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感恩和珍惜,同时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提升幸福感。

关于“焦虑症”,他详细介绍了焦虑症的临床表现,包括生理、认知、行为和情绪等方面的反应,并提出了实用的压力管理方法,如时间管理、交替工作、运动、睡眠、放松训练、冥想等。针对“抑郁症”,王晔主任详细介绍了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如持续的悲伤情绪、兴趣丧失、食欲和睡眠问题等。强调,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和心理治疗。王老师还分享了抑郁症的预防策略,包括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王晔主任特别讲解“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一种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突出的心理问题。解释说,这种行为可能是学生面对压力和情绪困扰时的应对机制。指出,识别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键在于注意学生身上是否有不明原因的伤痕,并建议通过心理咨询、情绪管理和危机干预等措施来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

做好新时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既是当前守护沈药学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必答题,也是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此次培训不仅提高了与会人员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识别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实用的干预解决方法,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培训结束后,学生处处长吴恩华主持召开了本月学生工作部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