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心灵树洞。
本期要回答的问题包括:
1.表白失败,好伤心。
2.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不知道该怎么办?
3.共情能力差,怎么办?
4.我也不知道我自己究竟是不是喜欢同性。
1.表白失败,好伤心。
问:前些日子鼓起勇气表白,结果被婉拒了,心里空落落的。说来也怪,我的桃花运好像一直没上线,这么多年了连一次正经恋爱都没谈过。看着身边人来人往,有时真挺羡慕的,特别希望能遇到那个对的人。
答:同学,你好!表白失败别怕,沈药君给你抱抱!被拒很正常,也许只是不合适。换个角度想,比如“我值得更好的”,心情会好很多。这叫ABC情绪理论:A是事件,B是想法,C是情绪。多寻找积极的B,内心更强大。下次挫折时,对自己说:“是好是坏,还不一定呢!”表白失败,是好是坏,还不一定呢!下一个会更好。需要倾诉和心理帮助,心理中心随时欢迎你。
2.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不知道该怎么办?
问: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但是又没办法转专业,不想将就,每天学着不感兴趣的知识,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答:同学,你好!感谢信任。学习不喜欢的专业确实痛苦,尤其当转专业无望时。沈药君见过各种相似情况的同学,但既然你已明确自己不喜欢当前专业,这其实是自我探索的开始,恭喜你已为你的人生道路排除了一个不适合选项。
如果你已有明确的方向,那么在保证本专业达标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投入时间到兴趣所在;若尚无目标与方向,那么寻找方向便是当前要务。
当然,不感兴趣的知识仍需学习,这固然痛苦,也会让你的学习缺乏内在动力。但你可以将此视为外在动力——学习当前专业是为了将来能追求所爱。如此,这份痛苦便有了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你既要完成本专业学习,又要探索或学习感兴趣的方向,因此必须有所取舍,合力安排时间和分配精力也是伴随这个过程的一种新技能的掌握。
3.共情能力差,怎么办?
问:共情能力不足影响了我的亲密关系,和她相敬如宾、从不吵架,但是我并不被作为她分享情绪之首选,且常觉得有点被爱答不理,共鸣较差。有朋友说,这可能源于我缺乏共情能力。我试图提升共情能力,但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源有限。如何有效提升共情能力并改善关系?
答:同学,你好!感谢你的提问。你想要提升亲密关系,想要提升共情能力,这很好!你提到不是她首选的情绪分享伙伴,那么你是否与她讨论过这个问题呢?她是否曾经尝试与你分享情绪,但你没有给予她想要的回应?你的共情不足是指难以理解她的观点,还是难以感受她的情绪?这涉及到心理学当中的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种能力。
如果你想提高共情能力,可以练习尊重和倾听。网络上和畅销书中有很多相关方法。共情并不总是可能的,特别是当对方的经历与我们差异很大时。情绪共情方面,敏感的人容易感受他人情绪,但也可能经历更多消极情绪。如果你通常情绪波动较少,这可能给人一种冷静稳定的印象。
根据你的描述,无法看出你的共情能力不足到什么程度。某些精神疾病,如自闭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可能会导致情绪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异常,需要专业的精神科治疗。如果你因为共情能力不足而生活受影响,并对此感到担忧,建议你预约个体心理咨询,咨询师会评估你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或者做连续心理咨询。如果你认为必要,也可以直接联系精神科医生进行专业诊断。
4.我也不知道我自己究竟是不是喜欢同性
问:我是一名男生,我发现自己与室友之间的友情似乎带有了某种暧昧的成分。这种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我们平时喜欢相互开玩笑,但有一次,当我半开玩笑地说出“做我对象吧”时,他突然认真地凝视了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混乱——可能因为我们的关系本就有些模糊,他没料到我会这样直接表达,尽管这只是一个玩笑。我赶紧用另一个玩笑岔开了话题。我内心很纠结,通过一些尝试,我感觉到他对同性并不排斥,但我自己也不确定是否真的对同性有兴趣。我其实心里挺乱的,不过我确实很喜欢和他待在一起。
答:同学,你好。非常感谢你愿意分享这段充满困惑与纠结的内心体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你和室友之间这种不知不觉产生的暧昧氛围,其实是人际关系中情感边界模糊的一种表现。当你半开玩笑说出 “做我对象吧” 后,对方的反应以及你随后用玩笑岔开话题的行为,都反映出你们潜意识里对打破现有关系平衡的不安。
这种不安恰恰是探索自我的重要契机。我们不妨从情感反应的角度来分析,当你察觉到和室友之间的关系可能超出普通友情时,内心产生的纠结、混乱,其实是自我认知与现实感受碰撞的正常反应。心理学中的 “自我觉察” 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新的情感体验时,会经历困惑、思考和确认的过程 ,你现在就处于这个探索阶段。
至于性取向的探索,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性取向的认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对自己情感偏好的迷茫期。你提到通过尝试感觉他对同性不排斥,而自己也不确定是否对同性有兴趣,这其实是很常见的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情感和性取向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某个阶段对同性产生特殊情感,并不意味着你最终的性取向就已确定。
另外,关于社会对性取向的认知,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ICD - 10、ICD - 11)以及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 5),都已将同性恋从心理障碍范畴中剔除,这也说明无论喜欢同性还是异性,都属于正常的情感选择。
建议你不妨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深度感受和思考与室友相处时的各种情绪。比如,当你们单独相处时,是单纯享受友情带来的快乐,还是会有一些特别的心动体验?这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或许会有迷茫和纠结,但它会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找到最真实的情感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