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药有心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沈药有心药 >> 正文

沈药有心药│寒假心理调适指南:从“心”开启规律作息

发布时间:2025-01-08     访问次数:


寒假来临,没有了学校的铃声和课程表的约束,很多大学生开启了“自由模式”,晚睡晚起成了常态。然而,混乱的作息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寒假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因此,保持规律作息是大学生寒假心理调适的关键一环。

一、明确作息重要性

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生物钟稳定,保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当我们每天在固定时间起床、睡觉、用餐和活动时,身体会形成自然的节奏,激素分泌也会更加平衡,从而使我们在白天感到精力充沛,情绪稳定,思维敏捷。相反,作息紊乱可能引发疲劳、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免疫系统功能,让我们更容易生病。

二、设定合理作息时间

首先,参考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结合寒假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将起床时间设定在早上9点之前,晚上睡觉时间尽量控制在11点之前,保证每天有7 - 8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可以安排适当时间的午休,帮助恢复精力。然后,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段,并为每个时段分配具体的活动,如学习、阅读、运动、休闲娱乐等,使生活更加有序。

三、营造良好作息环境

营造一个有利于规律作息的环境也非常重要。在卧室里尽量避免放置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等,减少睡前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以免蓝光刺激影响入睡。保持卧室安静、黑暗,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为睡眠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告知家人自己的作息计划,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避免在休息时间被打扰。

四、克服作息调整困难

刚开始调整作息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晚上难以早睡或者早上起不来。这时候可以尝试一些小技巧来帮助自己克服困难。比如,晚上睡前喝一杯温牛奶、泡个热水澡、做一些简单的放松冥想练习,帮助自己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早上起床时,可以将闹钟设置成逐渐变大声的模式,或者把闹钟放在离床较远的地方,强迫自己起床去关掉闹钟,避免赖床。

五、坚持作息形成习惯

规律作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毅力,不要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就轻易放弃。坚持按照设定的作息时间表生活,即使是在周末或者假期有特殊活动时,也要尽量保持相对稳定的作息节奏。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身体会逐渐适应新的作息规律,形成良好的生物钟,让规律作息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寒假是大学生放松身心、充电蓄能的好时机,通过保持规律作息,我们能够更好地调整心理状态,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心理危机时刻,请拨打“沈药有心药”24小时心理危机援助热线:024-43520396。

我校心理中心将本着保密、热情、专业、周到的服务原则,为同学们提供寒假暖心心理服务。

【校外】心理援助热线服务

1.清华大学心理幸福公益热线:400-010-0525(10:00-22:00)

2.全国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热线:010-82951332(24小时)

3.全国希望24小时生命危机干预热线:400-161-9995(24小时)

4.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24-238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