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药有心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沈药有心药 >> 正文

【沈药有心药】暑假限定:假期在家容易与家长发生争执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7-21     访问次数:

经过一学期的在校学习,同学们终于迎来可以放松身心的暑假放假回家本应是温馨的亲子团聚时光,但有不少同学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观念差异、生活习惯碰撞等问题陷入争执产生矛盾甚至隔阂。如果你也面临着这样的困扰,虽然你也很委屈、很不容易,但希望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或许能帮助缓解与家长的矛盾,让家庭关系更和谐。

一、理解争执背后的原因:寻找根源,减少误解

1. 代沟与观念差异:由于同学们与父母的成长环境、时代背景的不同,导致两代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差异明显。父母可能更关注稳定、安全,而年轻人追求自由、探索;对社交娱乐、消费、职业规划等话题的认知也可能存在偏差。

2. 生活习惯的冲突:返校时独立的生活方式与回家后的家庭规则产生摩擦,比如作息时间、家务分工、电子产品使用等,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3. 情感需求的错位:父母可能因担忧或关心过度,用“唠叨”“要求”的方式表达爱,而子女却感受到束缚或不被信任,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4. 沟通方式不当:对父母缺乏耐心的表达、情绪化的回应、回避问题等,都可能让矛盾升级。

二、主动破冰:用行动化解紧张氛围

1. 分享与倾听:主动与父母分享校园生活、兴趣爱好或未来规划,让他们了解你的成长与想法同时,耐心倾听父母的心事他们同样需要被理解被倾听

2. 参与家庭事务: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做饭、打扫卫生采买生活日用品等,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庭的关怀,减少“被照顾”带来的对立感。

3. 创造共同话题:一起观看老照片、回忆童年,或尝试父母感兴趣的活动(如广场舞、散步、园艺钓鱼等),寻找情感共鸣点。

三、有效沟通:掌握技巧,避免情绪化

1. 冷静表达需求:当感到不满时,避免直接指责或冷战,用“我”语句表达感受,而非用“你”的语句表达指责。“我希望你能……因为……”而不是“你总是……”。

2. 设定界限,明确底线:如果某些话题(如未来规划、职业选择)容易引发冲突,可提前与父母沟通设定好界限共同探讨,而非演变成一场“辩论”。例如:“这个话题我们讨论时容易激动,不如各自说说想法,互相参考?”

3. 学会“非暴力沟通”:观察事实→表达感受→分析原因→提出请求。例如:“我看到你最近总翻看我的手机(事实),这让我觉得不被信任(感受),可能是我之前偶尔晚归让你担心了(原因),以后我会提前告知行程,你可以随时联系我(请求)。”

4. 避免陷入“情绪陷阱”:争论时若感到情绪失控,及时喊停:“我需要冷静一下,稍后再聊。”避免在激动状态下说出伤人的话。

四、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视角

1. 代入父母角色:想象自己如果是父母,面对子女的选择会如何担忧?他们的“管束”背后是否有隐藏的爱与不安?

2. 接纳“不同”:并非所有观念都需要达成一致。尊重父母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可以不认同,但要保持包容,例如:“我知道你不喜欢我熬夜,但这是我的生物钟,我会注意不影响家人休息。”

3. 感谢与赞美:适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比如夸赞饭菜美味、感谢他们的付出,这样能缓冲矛盾带来的冲击。

五、自我调节:保持独立心态

1. 管理期望值:不将假期定义为“完美无矛盾”,接纳冲突是正常的家庭互动,降低心理落差。

2. 建立个人空间:在家庭中划分属于自己的区域(如书房、卧室),进行阅读、运动或独处,减少摩擦机会。

3. 转移注意力:若争执频繁,可暂时将重心转移到社交、兴趣发展或学习计划中,避免过度聚焦家庭矛盾。

4. 求助外力:必要时,与信任的长辈、朋友沟通烦恼,或阅读相关心理学书籍,获取客观建议。

结语

家庭关系的修复需要双方的努力,不必急于一时。试着把每一次争执当作对话的起点,用温柔而坚定的态度,让爱在理解中流动。这个暑假,或许你能与父母共同写下新的相处篇章。愿每一份牵挂,都能化作温暖的拥抱。


7月5日-8月23日

正式启动暑期线上咨询服务

不论校内校外

都可以随时随地预约~


【校内】药大线上心理咨询服务

一、服务时段

周一至周五上午8:30-9:30;10:30-11:30;下午13:30-14:30;15:30-16:30。

注:法定节假日期间服务暂停。

二、预约方式

1.微信搜索“沈阳药科大学学生处”公众号,并点击“关注公众号”

2.点击“服务”→选择“心灵驿站”→选择“心|心海”

3.出现二维码→点击“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进入“沈阳药科大学心理服务系统”

CE9C

三、预约程序    

1.进入登录界面后,填写用户名、密码(用户名为学生的学号,密码为“A+学生学号”)→点击“登录”→完善个人资料→点击“保存”。

2.预约方式:点击返回箭头“<”出现心理咨询预约界面。

3.选择咨询师和咨询时间:点击“咨询师列表”中的咨询师的名字→选择咨询时间段→填写“你现在最需要接受帮助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和准确的手机号→点击“提交预约”(注意:必须提前一天预约,不接受当天预约)。

DD2D

4.信息修改:点击页面上“我”可进行退出登录、个人资料和登录密码修改操作。

温馨提示:

1.完成预约后,心理咨询师将会联系确定咨询会议室,请留意留言信息。提前下载好腾讯会议,按时登入会议号,并寻找到安全、安静、私密的单独空间(旁边不要有人),咨询时保持摄像头打开与网络通畅,一次咨询约30-50分钟。如需取消或调整咨询等特殊情况,也可留言进行协调。

2.暑假心理服仅限心理健康、心理支持相关的问题咨询。如果察觉问题严重程度超出学校心理辅导范畴,请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3.咨询过程中将严格遵守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严守保密原则,请同学们放心。

4.为了保证咨询效果,请同学们在一个安静、私密的环境中进行咨询,并保持网络畅通。 

5.本次线上心理咨询服务于我校学生,在暑假期间开通,不收取任何费用,返校后可继续进行线下心理咨询。

6.心理危机时刻,请拨打“沈药有心药”24小时心理危机援助热线:024-43520396 。

我校心理中心将本着保密、热情、专业、周到的服务原则,为同学们提供暑假暖心心理服务。

【校外】心理援助热线服务

1.清华大学心理幸福公益热线:400-010-0525(10:00-22:00)

2.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24小时)

3.全国希望24小时生命危机干预热线:400-161-9995(24小时)

4.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24-23813000